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

淘宝闪购500亿补贴点燃便利店“闪电战”,打工人狂薅1元咖啡羊毛! | Foodailyÿ��ʳƷ-爱游戏app

发布:2025-07-25
分享:

文:自由的鸟

来源:快速消费品精英俱乐部(ID:FMCG-CLUB)

资深网购用户张瑶最近感觉有点不对劲。从化妆品、家电到日用品、柴米油盐,她早已习惯了线上解决一切。但如今,即便是承诺“次日达”的商品,等待也变得“漫长”——“居然还要等上整整一天!” 这种心态,对比多年前网购初期追求“三天送达”都觉高效的日子,反差巨大。

网购真的变慢了吗?国家邮政局的数据给出了否定答案:2020年全国重点地区快递全程时限为58.23小时;2024年已缩短至53.88小时。物理时效实实在在提升了。

张瑶的“错觉”从何而来?答案在于她购物主战场的变化——越来越多转向了外卖、闪购平台。当“半小时达”、“一小时达”成为新常态,“次日达”自然显得“慢”了。对“快”的定义,已被彻底刷新。

500亿补贴入场,便利店货架成新战场

 

7月2日,淘宝闪购宣布启动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:12个月内投入500亿元补贴。

这笔巨资将通过大额红包(如热门的“满15减11”)、免单卡、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直达消费者,同时面向商家提供店铺、商品、配送补贴及免佣减佣,意图激发消费活力,促进商家增长。

这一剂猛药,瞬间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。“15减11的红包可以买盒马、全家、叮咚买菜、好特卖……” 在淘宝闪购上,打工人足不出户,就能轻松薅到全家、罗森等便利店的“羊毛”,享受与点外卖同样的即时满足感。

效果立竿见影。“前几天,店里的牛奶都被抢光了。” 一位罗森便利店店员在7月2日告诉记者,最近外送订单明显激增。

张瑶的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,她取消了周末超市采购计划,因为发现各平台闪购不仅能下单便利店商品,享受大额优惠,还能半小时至1小时配送到家。“毕竟天气这么热,能不出门就不出门。” 她表示。笔者对比发现,同一商品在闪购平台与品牌自有App上的价格有时差异显著,平台补贴力度可见一斑。

这并非淘宝闪购的独角戏。整个即时零售赛道早已硝烟弥漫。回顾数月前美团与京东的“外卖大战”,其战略核心正是对这块市场的争夺。

今年618成为各方实力的试金石:美团闪购宣布首日成交额同比暴涨200%,全周期下单用户数破亿;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量迅速突破6000万单,且订单结构大幅拓展,非茶饮订单占比高达75%。更惊人的是,短短三个月内,中国即时零售市场的日订单总量实现了飞跃,从约1亿单攀升至1.6亿单。这场速度革命,正将即时零售推向电商竞争的最核心舞台。

巨头亮剑,即时零售的“快”与“惠”之争

即时零售,即以即时配送体系为基础的高时效到家消费业态,核心特征是“线上下单,线下30分钟送达”。通俗地说,就是把点外卖的模式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的生活所需——超市、便利店、药店、书店、数码店等。

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《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(2024)》描绘了其巨大潜力:2023年规模达6500亿元,占网络零售额4.2%,预计2030年将超2万亿元;活跃用户约5.8亿人,占网民规模53%。这块诱人的蛋糕,吸引了巨头们各展所长。

淘宝闪购+饿了么凭借平台流量优势和“轻资产、重协同”策略快速扩张。目前已吸引超300万家门店上线,覆盖食品生鲜、快消、3C数码、服饰等全品类。其杀手锏是当前力度最大的补贴(如主打的“满15减11”红包),一瓶原价15.9元的435ml光明牛奶在全家线上渠道可低至4.9元。

美团闪购根基深厚,依托餐饮外卖构建的庞大骑手网络与成熟的城市网格化运营体系,在履约时效和稳定性上优势显著。其“外卖+即时零售+本地生活”模式已占领用户心智。今年618战绩辉煌,60余类商品成交额增长超1倍,手机、白酒、奶粉、大小家电等高单价“大件”增长2倍。与滔搏运动(520业绩环比增400%)、迪卡侬、海澜之家等服饰品牌的成功合作,展示了其品类拓展能力。

京东(含京东到家、京东外卖) 核心优势在于自建物流体系和仓储能力,追求配送的“快”与“确定性”。其电商业务的商品丰富度能有效补充即时零售SKU。今年618,其外卖业务有效带动了商超日用等跨品类消费,并为PLUS会员体系带来超40万新会员,复购率是非会员的2倍。

笔者在三大平台闪购频道实测发现,虽然美团和京东的日常优惠券(如5元神券)力度稍逊于淘宝,但三家都主打“快”,通常承诺25-30分钟送达。万亿蓝海下,巨头们正围绕“快”与“惠”展开激烈角逐。

传统电商遇冷,618变“闪购节”?

即时零售崛起的另一面,是传统电商依赖的低价、爆款、物流等竞争力面临挑战。最直接的体现是传统购物节魔力的减退。

星图数据揭示了残酷现实:2024年618活动期延长至一个月,但总销售额7428亿元,同比下降7%,为16年来首次下滑。传统电商三巨头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的销售额为5717亿元,同比下降6.9%。即使是2025年618总销售额录得15.2%的增长,也主要依赖于活动时间再延长7天和国家补贴的支持。

反观即时零售,则成为618最亮眼的明星。美团闪购全周期下单用户破亿,人均消费金额增长近40%。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破6000万,非茶饮订单占比75%,并在服饰品类发力,联合迪卡侬、全棉时代、Only等品牌推出“0元起送、免配送费”的本地即时购物体验。京东外卖业务有效拉动商超日用品类及PLUS会员增长。

消费者越来越不愿为“未来需求”囤货,转而追求“即买即得”的便捷。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,即时零售正在改变传统电商的竞争逻辑,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。未来,双十一和618的主旋律,很可能从“囤货”转向“闪购”。

暗流涌动,“沉默者”的进击与短板

当淘宝、京东、美团在即时零售战场激战正酣时,拼多多和抖音显得相对“沉默”,但实则暗流涌动。

据报道,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正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试验自建前置仓,计划8月上线类似“京东秒送”速度的即时配送服务,初期聚焦生鲜和低价白牌商品,配送拟与闪送、顺丰同城等第三方合作。然而,其此前本地生活到店业务的迅速停摆,以及在上海试点时因网格仓商家配合度有限仅能实现“4小时达”的困境,凸显了其在基础设施和生态构建上的挑战。

抖音在即时零售领域布局更早,2022年即推出抖音外卖(团购配送),后经调整与团购整合。上个月,其即时零售业务与京东物流达成合作,后者将提供冷链共享仓以提升其生鲜履约能力。但核心痛点依然突出:缺乏自控配送网络导致时效和服务稳定性不足;本地商户资源积累薄弱,商品丰富度受限。

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分析指出,美团的核心壁垒在于成熟的骑手网络与网格化运营;淘宝闪购强在流量和生态协同;京东胜在物流与供应链。而抖音和拼多多,前者受限于运力和商家生态,后者则困于履约基建。即时零售归根结底拼的是扎实的运力网络和仓储履约能力,这正是先行者的护城河。

从1元咖啡茶饮的“羊毛”被疯抢,到便利店牛奶被线上订单买空,再到平台豪掷500亿补贴,即时零售的战火已燃至线上线下融合的每一个角落。消费者的指尖选择,正在重塑零售的形态与速度。

无论是根基深厚的先行者,还是伺机而动的挑战者,巨头们正使出浑身解数,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,争夺这场“闪电战”的最终主导权。未来零售的格局,或许就在这“半小时送达”的竞速中悄然奠定。

联系我们